2014年1月3日 星期五

豚鼠

Two adult Guinea Pigs (Cavia porcellus).jpg

豚鼠學名Cavia porcellus),又名天竺鼠葵鼠荷蘭豬幾內亞豬,在動物學的分類是哺乳綱齧齒目豚鼠科豚鼠屬。儘管名字叫「幾內亞豬」(Guinea Pig),但是這種動物既不是,也並非來自幾內亞。它們的祖先來自南美洲安第斯山脈,根據生物化學雜交分析,豚鼠是一種天竺鼠諸如白臀豚鼠C. aperea)、艷豚鼠C. fulgida)或草原豚鼠C. tschudii)等近緣物種經過馴化的後代。因此,這種動物在大自然已經不復存在[1][2]。南美土著的民間文化中,豚鼠佔有重要地位,它們不僅是一種食物來源,也是一種藥物來源和宗教儀式的祭品[3]。從1960年代以後,在南美洲以外地區對豚鼠的需求開始增漲[4]
豚鼠是由16世紀的歐洲商人帶到西方的,當時人們就很喜歡這種小動物並作為寵物飼養。它們性情溫順,討巧可愛,比較容易照顧,至今仍舊是常見的家養寵物。世界上有些組織爭先恐後得致力繁殖豚鼠,人們培育出了多種毛色不一,形態各異的品種。
20世紀上半葉,在英語裡幾內亞豬成為參與科學實驗的人的流行代名詞。在幾內亞豬身上進行生物實驗從17世紀就開始了,在19世紀和20世紀這種動物一般被當作模式生物,後來普遍被老鼠等別的哺乳動物取代。如今,幾內亞豬仍舊用於科學研究,主要針對脊髓損傷少年糖尿病肺結核壞血症懷孕併發症等人類常見疾病。

历史

在南美洲,豚鼠是一种食物来源。
公元前5000年,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地区(今天的厄瓜多尔秘鲁和波利维亚)的土著部落首先饲养驯化豚鼠作为食物来源 。秘鲁和波利维亚出土了属于大约公元前500年到公元500年之间的豚鼠雕像, 古代秘鲁的摩且人(Moche)不但膜拜动物,而且经常在艺术作品中描述豚鼠。大约从公元1200年直至1532年西班牙人入侵,人们对家养的豚鼠进行选择性繁殖,奠定了现代人工繁殖豚鼠的基础。这个区域继续把豚鼠作为食物来源,安第斯高地的大部分家庭都饲养这种动物,它们以主人的残剩菜叶为生。安第斯地区的民间文化内容丰富,其中豚鼠是重要标志。人们把它们当作礼品交换,它们是社交活动和宗教场所重要物品,甚至在日常口头禅中也经常提到豚鼠。豚鼠对民间的巫医也很重要,他们用这种动物诊断诸如黄疸病风湿病关节炎和斑诊伤寒等病症。巫医用豚鼠在病人的身体上摩擦,视它们通灵的媒介。黑色豚鼠尤其被看作有效得诊断工具。人们还将豚鼠开膛剖肚,取出其内脏用来检验治疗效果。这种方法至今仍旧在安第斯山脉地区的许多部落广泛采用,那里的人们既不能获得也不信任西药和西医。

种群分布

主要分布在秘鲁、巴西、巴拉圭、哥伦比亚等地。
豚鼠有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各大洲都有其种群分布。其中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哥伦比亚至圭亚那一带。在印加时代以前即已驯化,美洲发现后不久便引进欧洲,并迅即成为受人喜爱的观赏动物和有价值的实验动物”。
荷兰猪在野外已不复存在;它们可能是白臀豚鼠、艳豚鼠和草原豚鼠等豚鼠的后代,至今这些动物仍旧在南美洲的许多地区普遍分布。豚鼠的某些种类直至20世纪才得到确认,如Cavia anolaimae和圭亚那豚鼠(Cavia guianae),可能是家养荷兰猪放生野外的品种。大自然的豚鼠生活在草原上,与母牛具有相拟的生态位。它们是群居动物,野外的豚鼠家族包括一只雄性,几只雌性和一群幼崽。几个家族往往一起寻找杂草和或其他植物,它们没有储备食物的习性。它们从不挖洞或筑巢,只是频繁得在其他动物栖身之处搬家,它们有时也住在植物的根部在岩石上留下的缝隙。荷兰猪的活动习性介于日行性和夜行性之间,每天在傍晚和拂晓最活跃,食肉动物在这两个时间段比较难以发现它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